香港的生態旅遊

作者:陳德威老師

講者:吳祖南博士(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)

地點: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

日期:2002/12/15

演講摘要:

甲、 概述:

1. 吳博士眼中的生態旅遊是指:「接觸大自然、當地文化及風俗,都是生態旅遊。在旅遊期間,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是有貢獻的,例如令當地人民更重視生態保育,改善當地居民生活。生態旅遊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。」

2. 2002年是聯合國定為的「國際生態旅遊年」。

3. 為什麼需要生態旅遊?因為它能幫助偏遠的地方保育當地生態及文化資源,加強管理的措施,提高自然環境(野生動物及植物)的價值。

4. 生態旅遊的特質:

i. 對生態有保育的作用;

ii. 對當地居民生活質素有貢獻;

iii. 有教育作用(以學習為目標);

iv. 生態旅的組織有保育的責任;

v. 小組或小公司運作;

vi. 用最小的資源作旅遊。

乙、 香港的生態旅遊

1. 香港的生態特色:

i. 地方細小但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。例如香港有450種鳥類、225種蝴蝶、107種蜻蜓,又是世界上麻鷹最密集的地方之一,但香港的郊野公園地帶只佔香港總面積40%。

ii. 可能是擁有珍稀動物密度最高的城市。

iii. 複雜的地理環境令動植物的資源十分豐富,既有高山亦有濕地;有海岸亦有小溪。

iv. 有比率極高的保育地帶。

v. 擁有良好的支援設施,例如酒店、道路及交通網絡。

vi. 香港擁有世界性重要濕地:米埔。

vii. 香港提供了旅遊的兩大吸引因素:購物及觀賞野生動物。

2. 香港在生態旅遊活動不足之處:

i. 季節性因素:香港的夏天潮濕炎熱,較難觀察鳥類,但可以進行海豚觀賞,可是香港就只有這一種較大型的珍稀動物。而觀賞活動只集中鳥類,比觀賞多類型野生動物較為單調。

ii. 較小的接待遊客能力,例如米埔每年只接待約50000名遊客。

iii. 欠缺全面的資料及有經驗導遊,就是有經驗導遊也因為沒有足夠資料而不能發揮其專長。

iv. 都市化危害郊野地帶。

3. 香港生態旅遊目前正面對的問題:

i. 急促的都市化及不全面的發展計劃。政府進行一些小工程正逐步改變自然環境的景觀,例如在山腰鋪砌石屎路,蒲台島便是一例。

ii. 欠公德心的遊人會在郊外留下垃圾、在海洋保育區釣魚,有遊人從海下灣拾走海星回家。

iii. 有些「掛羊頭賣狗肉」的旅遊組織以生態旅遊為名,卻並未做到教育團圓保護自然環境為目的,又不控制旅行團人數,結果反而破壞了生態。

iv. 政府欠缺積極保育生態的政策,沙螺洞就是一例。

v. 公眾欠缺積極的支持。

4. 目前的情況:由於本港經濟持續惡化,打擊了房地產的市場,部分發展商欲將濕地改為高爾夫球場或住宅的計劃擱置,令到某些自然環境得以保存下來。當地居民不能以賣地而得到利益,從而由另一方面入手以增加收入,生態旅遊正好為他們帶來這些利益,